王中林﹐1961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1978年考入白菜官网物理师资班。祖国科学春天的灿烂阳光为他铺就了一条理想大道。1982年,刚刚毕业的王中林考取了中美联合招收的物理研究生,远赴美国继续深造。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次教授早晨布置的任务,下午他就抢着做好给教授送去。导师对他的评价是:不管做什么,都是做得最好的。1987年王中林以优异的成绩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
时年26岁的王中林踌躇满志,他每天不是呆在实验室作实验,就是跑到图书馆查资料,探求知识,研究学问,积蓄才能。从1987年 到1994年﹐王中林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国剑桥大学开文迪许实验室﹐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定量局从事研究工作。1995年王中林被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聘为副教授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他开始从事纳米科学的研究。他不仅科研成就杰出,而且教授的课程非常受学生欢迎。1999年王中林被提前晋升为终身教授。2000年9月王中林创建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
志当存高远,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王中林在纳米材料、磁性材料以及有关电子显微学的基础理论和新试验方法等领域做出了杰出和创新性贡献。由他挂帅,他的小组在纳米材料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激动的成就:1998年发现了纳米碳管量子导电效应;1999年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可以称单个病毒质量的“纳米秤”;特别是2001年发现和合成半导体氧化物纳米带结构﹐为纳米级传感器和敏感器以及光电器件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成果引起了纳米界的轰动。USA Today, Science News, Nanotech Alert评论这一发现为:纳米材料领域一个重大突破;德国的法兰富克报纸评论为:可以与发现碳纳米管的意义相比拟。他们以此发现而撰写的论文炙手可热,获2002年—2003年世界化学界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亚军。他们研制的利用纳米带做成的应用于扫描探针技术中的纳米悬臂梁的消息让业界欢欣鼓舞;他们发明的低温无催化制氢技术被Business Week在2003年6月30日作为可投资项目醒目推出。
王中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他被邀请做过240多次学术讲演和大会特邀报告。他成功地组织和担任过五次学术会议的主席。在几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他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了330篇论文﹐26篇综述和书章节文章﹐140篇会议论文﹐四本专著和十本编辑书籍,并获得了八项专利。他的学术论文已被引用四千次以上,进入1992年到2002年十年中纳米科技论文引用次数世界个人排名前25位。他31岁撰写的第一本专著《电子衍射中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被美国《科学》杂志评论为“具有卓越成就和极其价值的经典之作”。1996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的《Refl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for Surface Analysis》被英国《分析》杂志和美国材料学会会刊评论为“反射电子显微学惟一的和必读的教材”。1998年他与康振川博士合著的《Functional and Smart Materials》被Science和Physics Today评论为“有关智能材料惟一的和最前沿的书籍”。他主编的《Handbook of Nanophase an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美国Kluwer公司联合出版。
王中林用知识和才能取得了的让世界为之振奋的成就。荣誉和鲜花纷至沓来:荣获美国显微镜学会1999年巴顿奖章,佐治亚理工学院2000年杰出研究奖,2001年美国化学学会奖金,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CAREER基金。因其对“纳米技术领域的材料科学以及基础发展做出的杰出及持续的贡献”,200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03年5月7日,法国居里夫人大学和法国联合大学以王中林个人的名誉举行了专题纳米科技研讨会。
饮水思源,回报祖国。王中林说:“让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富强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愿,对于我来说,报国之心尤为热切。”1992年以来,他开始了与国内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学术合作与科技交流。肩负了多种学术重担:中国科学院国际量子中心海外中心成员、海外专家顾问团成员、国家自然基金委海外评委;清华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全讯600cc大白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所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他是一个很实在的人,每次回国都希望能踏踏实实做些事情。祖国也以一个母亲的博大胸怀全力支持王中林这位海外赤子的研究工作。他先后获得了中国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连续三年资助王中林回国开展科技合作和进行讲学。多次邀请他参加国内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向及领域的研讨和评审会。
王中林有两项计划,一是专门为国内写一本介绍纳米科技的本科教材;二是组织几个著名海外学者到国内西部为中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他说,如果国外物理、化学、生物和自然等领域的知名学者能够回国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最尖端的科技知识,将是最有意义的事了。
是什么力量鼓舞着王中林在科学的道路上这样卓越?“是祖国!”王中林坚定地说,“植根于祖国的沃土,才使我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在科学世界孜孜不倦、奋斗不息的跋涉者。祖国培养了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不屈不挠的品格,我在科学领域的成就才能有今天的枝繁叶茂。我终于实现了作为炎黄子孙跻身世界科学前沿的理想。”
的确,“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是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2009年12月4日王中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王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