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生如歌 > 正文
人生如歌
“我们的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记白菜官网校友 两院院士罗沛霖教授

这是一位电子学与信息学家,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科技司副司长,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第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先后受聘为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全讯600cc大白菜、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等校的名誉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中国信息产业奠基人之一的罗沛霖教授。

罗沛霖,1913年12月出生在天津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和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家庭中,他从小就好读书善思考,12岁进入天津南开中学,1931年罗沛霖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考取了清华大学和上海的交通大学,由于父亲的专业影响,他更青睐交通大学的电机工程系。1935年罗沛霖在交大毕业后到广西南宁无线电厂和上海中国无线电业公司工作,参加了大型无线电发射机等项目的设计研制工作。

1937年12月,具有强烈爱国心和正义感的罗沛霖碾转来到西安,他大胆地给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写了自我推荐信,介绍自己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专长。共产党的领导人林伯渠亲自接待了这位放弃了每月120块大洋待遇、甘愿到延安参加革命的24岁的年轻人。

在党的安排下,1938年3月罗沛霖来到延安,进入中央军委三局,参与创建了边区第一个通信器材厂,即延安(盐店子)通信材料厂,任工程师。在延安艰苦条件下,罗沛霖率先设计使用了波段开关,比苏联和大后方先走了一步。他领导延安通信材料厂技术人员生产了60多部7.5瓦的电台配备了抗日前线,他和同事们用猪油代替润滑油、用木头做绝缘材料制作的手工电台也全部被送到了抗日前线。

除了延安通信材料厂的工作,罗沛霖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延安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的教师。他和其他教师一起,在远离城市、远离科学技术中心的边远地区,自编教材,向学生们讲授着无线电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千方百计地从各处收集器材,建立了实验室,开设了多种实验课,为抗日前线培养着德才兼备的通信人才。

1947年,全国解放在即,新中国建设急需技术人才,罗沛霖受党组织的重托准备到外国留学。在大学同学钱学森的建议下,罗沛霖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提出了入学申请。根据罗沛霖的科研业绩反映出来的学识素养,加州理工学院建议他直攻博士学位。1948年9月,罗沛霖带着党的地下组织资助的500美元赴美深造。他那时已35岁,离开学校生活13年了,但他毫不气馁。他深知,他是为革命和建设新中国而学的。他学的非常刻苦,每周读书、学习、研究、工作70几个小时,经常学习到深夜,甚至天朦朦亮才睡,打个盹又开始了紧张的一天。罗沛霖用了23个月便完成了课程和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1956年3月,经过近20年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罗沛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国后,罗沛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1951年到1953年负责引进、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大型综合电子元件制造企业——华北无线电器材厂,并任该厂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他在以后4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不渝地做着创造性的工作。他多次参加主持编制国家科技规划的电子工业标准和计量,主持了国产最早系列化电子计算机研制的技术工作及组织工作,对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工业建设做出重要带头及奠基性的贡献;他主持了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研制的技术工作及组织工作,他提出的“门波积累”的思想,后来用于试验雷达中,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成功地观测到了月球回波的国家。该项计划于70年代建成并服役于我国的卫星监测网。在学术与技术方面,对雷达、信息理论、电子电路、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电机、电器、工艺评估方法学、经济财政数理分析以及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动向等有创造性成果。他荣膺了2000年度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及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建会百年纪念奖,为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士。

在人们的心目中,罗沛霖是一个让人尊重和学习的人,他终生以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要求自己,勤于学新、创新,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座右铭,他所具有的技术造诣和独特的思维方法标志了他的成就并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1980年罗沛霖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4月11日,罗沛霖教授在北京逝世,永别了他近一个世纪爱恋的国家。

(王跃华)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访问量:

版权所有:全讯600cc大白菜 - 2024白菜网址官网大全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