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保铮教授有一位名叫吴仁彪的爱徒。1995年12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10月破格晋升为教授,先后在三个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是多个国际著名核心期刊的审稿人……借助网络和电话,我们认识了吴仁彪,从他丰富多彩的学习工作经历中我又一次领略了李大钊的名言: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吴仁彪,1966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从小他就在心里编织着大理想,渴望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有所作为。1985年天生聪颖的吴仁彪免试特招进入西北工业大学首届教改试点班学习,并用5年半时间完成了本硕连读,1991年1月同时获得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学位。3月吴仁彪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白菜官网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专家保铮教授。1994年7月获白菜官网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并以学习和科研的双优成绩荣膺电子工业部优秀毕业生称号。
拼搏进取,我心飞翔。从1994年5月到1998年12月吴仁彪分别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学院、美国Virginia Tech大学智能交通运输(ITS)研究中心、美国Florida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美期间,他先后参加了世界首条智能高速公路的方案论证和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及海陆空三军研究室主持的5个有关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目标识别和超宽带探地雷达信号处理方面的项目的攻关,研究成果获得了美方合作者的高度评价。
1999年1月,33岁的吴仁彪回到祖国。“教育是国家昌盛的保证”,他决心投身到这一崇高的事业中,任教中国民航学院。国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使他的学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历任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天津市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 学科带头人;全讯600cc大白菜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首批聘任的3位特聘教授之一。
吴仁彪长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在雷达、声纳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在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与自动目标识别、超宽带探地雷达信号处理、机载预警雷达空时自适应滤波和自适应阵列信号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性成果。
从1999年回国到如今,吴仁彪始终保持着一腔热情努力拼搏。他先后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高技术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多个科研攻关项目,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在国际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70余篇,被SCI和EI收录90余篇,10多次荣获全国性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完成的一个863项目被评为“A”并通报表扬,完成的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别被评为“特优”和“优秀”。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在“优秀学者”栏目中为其建立了个人学术专栏。
高尔基说:“赞美人是因为一切美好有社会价值的东西,都是由人的力量、人的意志创造出来的。”吴仁彪用自己青春的年华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诸多的荣誉:1999年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2000年获中国民航总局优秀教师一等奖、天津市杰出青年人才奖;2001年获全国民航劳动模范、863信息获取与处理专家组表彰的科研先进个人奖;2002年成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首批“高级研究学者”计划资助者;2004年获海外杰出青年合作研究基金;2005年获民航首批特聘专家;2006年获天津市青年科技奖和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他还是天津市最年轻的政协常委。
路是人走出来的。吴仁彪是如何迈开的第一步?大学生应该怎样在学校完善自我?走出校门了,校友和西电还有什么样的牵连?我们在网上进行了交流。
问:从你回国到现在已经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可以说现在你已经非常自信了。请问,你的自信是从你参加第一个科研项目开始的吗?
答:是的,而且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当时我从西电博士毕业刚刚半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学院做博士后。我参加了一个 “航空吊放声纳探潜系统”的重点项目攻关。在这个项目中,有一个多年来悬而未解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复杂阵列结构下宽容波束形成。当时不但要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而且马上就要做海上试验,时间非常紧迫。我想接手,但又犹豫不决,虽然我在西电一直从事关于机载预警雷达空时自适应处理方面的研究,但和海上探测潜艇并不相关,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机遇。我暗暗鼓励自己:“人生就是拼搏,人生就是行动”,一定要接受这一挑战。当时正值1995年春节,我放弃了休假,从正月初二忙到正月十八,每天啃着方便面过日子,整天脑子里就是探测潜艇。我终于巧妙地将参加机载预警雷达项目中积累的稳健阵列信号处理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用在探测潜艇的项目上,这一构想在海上试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我首次独立地将在博士期间所学理论知识用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上。第一次的成功给了我强烈的成就感,使我充分的认识到学扎实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也使我对自己的科研能力充满了信心。
问:你认为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完成必需的学习任务外,还有什么是值得着重培养的?
答:大学阶段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所幸的是,对我来说,这几方面的能力在西电读博期间都得到了培养。我的导师保铮教授非常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他的学生我深有体会。直到现在,我还特别爱回忆我在母校负责主持雷达信号处理实验室的学术讨论会的情景,回忆一次次会议的细节,我主持了将近三年。这一经历大大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这为我在一个新的单位踢好前三脚,打开工作局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问:毕业近20年了,你对母校依然“涛声依旧”,这种情感会保持下去吗?
答:当然!在西电读博士的3年是我一生中学东西最多的三年。母校纯朴的校风和导师保铮院士严谨的治学作风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受益匪浅。西电有我尊敬的导师,有我熟悉的校园,也有我的事业。对我来说,母校是神圣的,是值得牵挂的。作为西电的校友,我永远爱自己的母校,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我真诚地希望母校越办越好!
(王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