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名称:译学知识生产的批判性反思
讲座时间:2020-05-29 15:30
讲座人:李瑞林 教授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直播(ID:620483315)
讲座人介绍:
李瑞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Babel》《中国翻译》《英语世界》编委。研究方向:术语翻译、应用翻译学、语言服务。发表Topicalization: A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 “《文心雕龙》与早期文本中的文学观” “翻译的社会维度” “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阅读隐喻” “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关于翻译终极解释的知识论探索” “语言服务概念框架的再反思”等代表性论文,其中“Topicalization: A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被英国剑桥大学English Learning杂志、美国教育信息资源中心(ERIC)等国际学术载体文摘检索,获中国第一届英语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获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出版《阅读的历史》《朗文当代英汉大词典》《活着的女神》等文学(学术)译著,其中《阅读的历史》被评为全国第六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获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讲座内容:
译学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以交叉研究为特征的知识生产架构,产生了相应的知识形态和话语结构。知识生产是学科内在建制的核心所在,元反思和自反思是学科知识臻于成熟的基本要求。本报告首先回溯译学知识建构的大致轨迹,然后剖析制约译学知识生产与创新的三个主要问题,即研究对象模糊化、研究范式离心化和理论实践疏离化。囿于这些问题的惰性存在,译学尚没有真正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还未能沉淀出内外贯通的一体化知识形态。针对上述问题,译学研究需要融通真理导向型的西方二元模式与过程导向型的东方一元模式,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范式;融通译学研究与他学科的关联知识,促进产出公理性学术观念;融通知识生产过程与翻译生产过程,增强译学的生态效度、学术品质以及社会关联度。
主办单位: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