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近15000名官兵队列以及各类武器装备方阵在长安街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就在大家精神振奋、热血沸腾,共同为辉煌的新中国喝彩时,西电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微信群里也热闹非凡。
阅兵仪式上出现的地面雷达、车载雷达、首次发布的导弹、空中编队的预警机、战斗机等20多型大国重器,西电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皆参研其中。微信群里的截图一张接着一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间充斥着自豪感和荣誉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全讯600cc大白菜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团队要像“火炉”一样
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是由1975年保铮院士成立的数字信号处理研究小组发展而来。团队现有教师和科研人员67人,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4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迄今获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字号人才49人次,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57人次。三十年来,刘宏伟与团队成员们既是实验室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刚进实验室工作不久,团队成员们不止一次听保铮院士谈到“火炉效应”。“一个有具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团队就像一个火炉,当火炉里的火烧的很旺时,放进一个新煤球,它会很快被点燃,反之则不同。”身为实验室里的一份子,团队一直努力让实验室这个“火炉”薪不尽火不灭。
在2016年学校毕业典礼上,刘宏伟作为教师代表向毕业生赠言。他说,希望毕业生们在创新大潮中去破风,不是去跟风;去引领,而不是去追随。而在我们谈及团队的学术价值观时,刘宏伟又一次提到了“创新”和“引领”。过去,我们和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我们的科研大多处于“跟跑”阶段。当前,我国科技领域处于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转变的历史阶段,对基础性、颠覆性、前沿性创新研究的需求更为迫切。“作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具有创新和引领发展的意义。”团队老师们面向未来,努力去做真正前沿创新的研究,去做别人做不了的研究,这才是团队学术价值观中最为核心的要素。
从不考勤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22年8月8日,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件亮出了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作为行动内容的关键词。直面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这与实验室的做法不谋而合。作为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强调最多的是创新引领、服务国家的目标导向,但在管理上一直比较宽松,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在这里,大家的时间安排是自由的。面对一些同事的质疑,刘宏伟解释道,科研创新工作有其特殊性,大多数有内生动力、有追求、有抱负的科研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习惯,实验室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为大家做好服务保障。
从不考勤的实验室平时是一种什么状态?预约满座的会议室、时间安排紧凑的导师组会、周末都人满为患的学术报告会……显而易见,大家对于科研的热情并没有因为自由的学术氛围而消减。相反,实验室的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创新成果越来越多,青年优秀人才快速成长。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时期是科研的黄金阶段,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在面对实验室的资源分配问题时,团队始终将政策倾斜于年轻人,保证每人至少主持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支撑青年教师在科研创新之路上快起步、起好步。在项目申请及中期检查过程中,实验室教授委员会会对年轻老师们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帮助,用传帮带的方式引导他们成长。正是因为团队对年轻教师的“特别关照”,说到这里,我们也不禁被刘宏伟难以言表的情绪所打动。
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
为纪念中国雷达专业创始人毕德显先生,传承毕先生严谨敬业的学术精神、勤勉无私的奉献精神,依托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毕德显班”于2019年10月正式成立。谈到建立“毕德显班”的初衷,刘宏伟说,“从保铮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毕德显先生的精神传承,团队想让这种宝贵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特点,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2021年,实验室组织“毕德显班”的同学们与团队老师见面座谈,并邀请大家去到实验室参观。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让实验室更加确定了“毕德显班”的人才培养理念。正如刘宏伟所说,现在的教育重心不再是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实验室所拥有的科研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术指导和科研环境,我们也鼓励学生尽早地接触科研,团队老师也会为他们提供帮助。”
首届“毕德显”实验班获得2020-2021学年“十佳标兵示范班”第一名;学生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19项,最高单人获得14项;国家级奖励42项,最高单人获得7项。这些斐然成绩的背后是团队对“毕德显班”教育机制的不断更新和尝试。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在这条路上探索前进。
“最美教师”——最美的是“情怀”
“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的。”这是电影《百鸟朝凤》的一句经典台词。在刘宏伟眼里,《百鸟朝凤》带给他的震撼是影片中那个同团队成员们一样,对传承有着“特殊”情怀的唢呐师傅。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与学生座谈时,刘宏伟和大家共同读出的“横渠四句”,言简意赅的总结了他所理解的“最美教师”。“当老师不光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影响学生。要让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刘宏伟接着补充道。
什么是“最美”?“最美”是他提及实验室优秀学生的成就,脸上露出的欣慰笑容;“最美”是实验室为年轻人创造条件,打破陈规的坚持;“最美”是实验室成立“毕德显班”,弘扬学科发展,传承学术精神的初心。老一辈的雷达人用行动诠释着“西电精神”,他们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他们为团队师德师风的传承指明了方向,也为实验室的发展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未来,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团队会继续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将这份对雷达事业的情怀继续传承下去。
(文/郭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