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教学法,刘三阳滔滔不绝:“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常留遗憾的艺术,因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如同将一部小说、一段历史改编成剧本,然后搬上荧屏或屏幕,教师集编、导、演于一身,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和再创作,尽量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数学思维,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每个环节和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性、创造性和个性。”
刘三阳的教学观点也是鞭辟入里、发人深思:
“教什么、怎么教是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
“学贵生疑,学贵自得,教贵释疑,教贵得法。”
“于无疑处教有疑,在有疑处教无疑。”
“讲课的功夫在课外。”
“教是为了不教。”
……
出于职业需要和个人兴趣,刘三阳喜欢探索教学方法、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并善于用精炼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例如,他在“讲课十法”中写道:“投石问路,对症下药;欲擒故纵,引而不发”,在“讲课廿忌”中写道:“忌无源之水、从天而降,应搭桥铺路、水到渠成;忌狂抄乱写、随写随擦,应巧布板书、简明美观”,在值得重视的“十个关系”中探讨“教与学”、“学与用”、“抽象与形象”、“学会与会学”的关系,在“十重十轻”中指出“重结果轻过程,重推理轻道理”等现象。
在陕西省大学数学教学委员会2007年年会上,刘三阳应邀做了题为“教有良法无定法”的报告,他从名家名言、名人轶事谈起,引经据典、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提炼了一系列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在年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主持人情不自禁地说:“和刘三阳交往这么多年,没有想到他对教学有这样深刻的研究,文学水平这么高。”会后,与会教师纷纷拷贝报告提纲。有人甚至说,刘三阳的教学法就像“三字经”一样,朗朗上口。有些名师、教授也索要报告的PPT,作为培训本校青年教师的材料。
近几年,刘三阳的教学法心得不胫而走,在校内外同行和青年教师中流传。《西电科大报》刊登了他的有关文章后,立即引来许多人,包括退休老教授的好评,一位老师在网上留言,“刘教授对教学的研究匪夷所思,他思考得这么深入细致,有这么多独到见解,而且表达得精彩传神!”
尽管早在青年时代,刘三阳就对教学情有独钟,30多岁时就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先后5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但他之所以较早被外界和同行所熟知,却缘于他在科研上的成绩。
多年来,刘三阳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10多个科研项目,在优化理论与算法、非线性分析、数学与信息网络的交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获得原国家教委、电子工业部、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和首届陕西青年科技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在刘三阳看来,科研和教学应该相辅相成,科研是做学问的应有之义,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必由之路,这正是教学所需要的。而且,教师从事科研的创造性经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具有熏陶和引导作用,同时,也便于将新的学术思想、新的研究成果充实渗透到教学内容中。通过教学,可以使教师温故知新,根基更坚实,知识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