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京城,骄阳似火,我正在北京。
“天南地北西电人”主持人打来电话,让我马上去采访一名叫孟福元的校友,“常熟人,1988年授大校军衔,原61所科研处处长,曾任叶剑英元帅的秘书,具体情况可与北京信息学院甘圣予院长联系。”说心里话,烈日炎炎倒没啥,就是我这人不太愿意采访不相识的人,害怕受到冷遇。正在犹豫,甘院长的电话也来了,“快走快走,孟兄是我的同乡、同学,人非常随和,没有一点架子……”心静自然少忧烦,我作好了采访准备。
次日9时,我们如约握手相顾,似曾谋面。
孟福元说,我一毕业就分配到通信兵部技术部分管直属院校科研工作。我霍地想起在我聘任“中国电子报”特约记者时曾多次参加过在京的有关电子方面的签约会,他大多参加,是我镜头中的常客。我俩再一次握手,变老相识为新朋友。我说老西电科研圈内没有不识君的,我列举了一长串名字,他都一一相知。
值得发扬的作风。
话题自然是从西军电作风谈起。孟福元说,“作风”这东西虽然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其实遇事、虑事、运事都能体味出来。我在分管院校科研这一块时,总是愿意将重要的科研项目给西电,除了对母校的感情外,很重要是因为科技局的领导与同志们都认为西电人有迎难而上,连续作战、认真负责的西军电作风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团队精神强的西军电传统,因而项目给了西电放心。西军电的这种传统作风应该发扬光大,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学校最值得珍视的东西。
什么是学校的品牌?
孟福元说,商品的名牌靠质优物美取胜。个人的品行、学识、技能是一个人的品牌,学校也有自己的品牌。务实、肯干、实事求就是西电的品牌、西电的风范。作为西电的一个成员也许由于性格的差异会各具特色,但在西电整体校风熏陶下,是会不由自主地呈现出西电风范来。我们到西电时是一进校就参加建校劳动,在劳动中大家建立起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必然会在后来的工作中起到作用。科研产品又体现在群体个人素质的总和上,比如,西电的“流星余迹通信”就是一代又一代西电人不屈不挠敢打硬仗的作风所致。
出了西电门,还是西电人。
孟福元说,现在我虽然已经退休,但每天仍忙个不停。去年,北京工商银行花了一百多万元人民币从美国进了一套新设备,卖方说此设备很可靠,出差率也只有十万分之一。在展示、表演之后人们都散去了,但我脑子里始终转悠着十万分之一的差错率,我向美方人员认真讨教了如何排除差错的问题。结果过了几个月,问题就出在这十万分之一的毛病上了,整整停了3个小时,工作人员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向我打电话求援,经检查是保密系统出了问题,这个被人忽视的十万分之一被我很快地排除了,大家一片欢笑。朋友们说你这个老西电又为母校的美名上加了一块法码。我说,是西电的严谨作风潜移默化地让我遇事多问一个为什么。
谈到学校的发展,孟福元认为,学校要以育人为本,把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一言一行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形象以维护学校整体形象。关注学校名誉和声望,树立西电作风,以人才强校才是学校发展最根本的途径。他说,我不赞成夸夸其谈的作风。虽然现在实力与宣传都很重要,但无实力的泡沫宣传将适得其反。实事求是为根本,比如你写东西也要“写真”,写实。我趁势问,你文革期间冒着危险将中央首长的孩子藏在家中,使他们逃过灾难这一实事可给我讲讲如何?他直摇手说这点小事何足挂齿。
3个小时的访谈结束了,在润物细无声中,我在孟福元身上体味到了一个老西电人的本色,务实、肯干、不事张扬。
(赵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