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生如歌 > 正文
人生如歌
中科院院士郝跃教授: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


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年轻人心中充满对革命的向往。“陕西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西电又是所军校,专业还是我喜爱的无线电。”就是这样简单的原因,作为570万高考大军中的幸运儿之一,原本可以上清华的郝跃,踏入了向往已久的西电校园。

1978年2月,刚下火车迎面袭来的西北刺骨寒风,着实给了从热带来的19岁南方青年一个“下马威”。“但我心里是火热的,信念决定了一切——要把丢失的时间夺回来!”

在西电争分夺秒的学习情形,成为了郝跃终身难忘的记忆……“那时经济改革刚开始,西电常停电,一停电,大家就不约而同点起蜡烛继续学。远望去,老大楼、西大楼、东大楼里烛火通明,汇聚成一道道载着知识报国梦的‘星河’。周六晚上学校有时会在操场上放电影,一些同学,比如王中林(现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4年期间没有看过一场,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

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那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很多教材是刻蜡版油印的,听英语要用总也借不到的笨重大录音机。同学们的伙食,早上包谷糊糊咸菜,中午萝卜白菜,晚上白菜萝卜,一顿粗粮一顿细粮。但郝跃觉得,这都不是困难。

“毕业后,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或深山峻岭,只要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爱国奉献的情怀灌注在了那代人的灵魂里!”谈到77级学生朴素的共同理想,郝跃语气坚定,“根本不会想太多,就是要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郝跃相信,自己上山下乡和当工人的4年没有白费。“我们那代人经历的种种,就像样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要上刑场时,跟李奶奶讲的那句话——有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都能对付!”

1982年,毕业于西电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的郝跃一头扎进微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这个“猛子”一扎就是30多年,随着一道道难题破解,探底“科研之洋”的数据被不断刷新。

针对新型氮化镓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攻关,郝跃带领团队相继提出一系列创新的高质量材料生成方法、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结构,微波功率器件的效率被提高至当前国际最高纪录73%,几乎达到了半导体微波功率器件电能转换的极限。成果被评价为过去10多年该领域的3项里程碑成果之一,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

“微电子不微。”这是郝跃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基于半导体微电子技术的芯片加上软件构成了信息时代和信息社会科技文明的基础。所以,微电子技术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提起“挚爱”微电子,一生追求当好“祖国螺丝钉”的郝跃语速不由加快,“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大学教育应适时而变

面向未来,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紧迫感的郝跃,一方面密切关注着学科前沿此起彼伏的热点,一方面思考着大学教育中尚需变革的关键点。“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学教育应适时而变,在功能上完成四项转变——从知识学习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从文化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建构者,从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探索者,从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恢复高考至今40年过去了,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通过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路径实现高水平办学目标已在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界达成共识。培养人才的家国情怀和国际化视野对一流大学而言至关重要。”

谈及“一流建设”,郝跃的话语字斟句酌,“在坚持传承和弘扬已融入学校血脉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具备国际化视野是手段不是目的,要通过具备国际化的眼光与视角,把握世界发展规律与趋势,有效整合先进理念与先进生产要素于个人具体的工作实践,服务于个人自身与国家事业的发展,并最终提高自身与国家的全球竞争力。”

面对教育事业的重要话题,郝跃眼中饱含期盼:“我们要在学生迈进校园后的每个细小的育人点滴中,注重启发他们融入国际化趋势,瞄准国际前沿,对标国际标准,敢于在更富挑战性的国际大平台上展示自己,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大眼界、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的新时代青年。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以自身经历精彩注解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责任与担当的郝跃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强化育人力度和环境建设,在推进学校‘一流建设’、实现‘中国梦’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西电新闻中心·吴 华)

上一页 [1] [2]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访问量:

版权所有:全讯600cc大白菜 - 2024白菜网址官网大全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