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就深深感受到,在西电没有歧视。所有事情都是按照规则来的。西电营造的这种公平公正的环境对学生非常重要。我现在在管理过程当中,就特别强调公平公正,规则在前,一定要一视同仁。这一点是西电非常好的传统,不能丢了。
对西电来说,规则很重要。但处处讲规则并不代表西电不重视变通,母校实际上很愿意为好学的学生破例。那时候包括我在内有四个同学特别好学,想挑战一下自己。挑战内容是什么呢?自学《电动力学》。如果我们在开学时参加电动力学的考试并超过80分,就可以免修那学期将开设的电动力学课程。这是学校为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破例出台的鼓励性做法。于是那学期之前的一整个暑假我们四个人都在埋头苦学,一起探讨,过得十分有意义。虽然遗憾的是我们都只拿了七十多分没能免修,但这个假期我们的收获都很大。西电当时营造的这种文化和氛围给我们很大的鼓舞。西电重视规则,但也给我们机会去挑战自己、去自我探索知识的来源。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们确实是能折腾。但仔细想想,那时候能折腾的人反倒更容易在各行各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西电公平公正是前提,规则中还有变通;老师们都很严格、严谨,但无论怎么做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生活紧张且精彩
骆清铭:我们那时候课程还是很多的,课余生活主要就是参加体育锻炼。那时候一星期要上六天课,因为后来我管过教学,我清楚现在大学生四年的课时数一般都是2500个左右。我曾专门找到我在西电学习时候的课表,四年共有4000多学时,比现在的学生多很多,作业也不少。但大家都还能挤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每天训练内容包括早晚各五千米长跑。我身材不算高大,练体育“硬件条件”并不好。但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普通话也说不好,就希望自己能有一些特长,得到同学的认可。我一想,天生五音不全,只好去跑步了。当时田径队的老师是孙福茂,他看我个头不高,测完百米成绩也不理想,对着我连连摇头。我也不想认输,只说不能加入也没关系,田径队训练的时候能让我跟着跑就行。没想到这一跑还真跑出了成绩。学校运动会田径赛跑我能拿第一名,给系里贡献不少分数。
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依旧是参加1500米比赛。中长跑比赛同时要求爆发力和耐力,对运动员是很大的考验。当时我已经跑得筋疲力尽了,突然人群轰动起来了,大家不住地吆喝。我还纳闷大家拼命喊什么,后面的人还离我远着呢。后来仔细一看,前面那个人是老外。那个外国老师实际上跟我不是一个组的,但加油的学生好像有点把这事儿上升到民族荣誉高度的感觉,一看我快超过他了,就特别激动。他们这么一喊,我不知道从哪儿来了一股劲就拼命冲。撞线的时候我只比那外国老师多出一个身位。
这件事给我一辈子的启示就是,你从来就不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我跑步拿了不少奖,陕西省运动会1500米也拿过第六名。那天比赛感觉已经是发挥了自己的最好水平,然而在冲刺阶段筋疲力尽的情况下还能再加速、冲起来,无论这个力量从哪儿来,事实上我确实是挑战了自我,突破了自己给自己无形设下的“最好状态”。我在做学术、带学生的过程中,都坚持讲这一点——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不管做什么,只要拼命去做,不要太多顾虑或是给自己设一个天花板。这件事让我自己一辈子受益。原先没人看好我,没人觉得我能拿冠军,到后来我拿了不少第一名,4×400米成绩还打破了学校尘封25年的记录。做研究也是一样,我觉得这个想法可行,就全力以赴做,哪怕在很极端的条件下也不要放弃。这是西电的经历给我思想认识上最重要的一个收获。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学生不能死读书,参加社团也还是挺重要的。通过在社团中的锻炼提高自己,在交往中成长,成绩并不是全部。